谢益辉强调「我网故我在」 ,我再同意不过。2020 年初我使出吃奶劲儿建的现在这个个人网站给我带来了太多变化。其实,我很早就想要建个人网站,在人大读研的时候,我问当时正学编程的舍友小龙 建一个个人网站容不容易,他说很容易,但我看他并不想帮我弄,我也就放弃了。我之后试着用过 wordpress,但是实在太麻烦,太繁琐,我尝试过很多次依然放弃了。2019 年申请完博士后 的寒假我有将近一个月的空闲时间,就逼着自己学用 Hugo 建网站。在这之前,我对 R 和 Python 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稍微有些信心。
过程还是很难。其实,如果我没有太多个人的喜好,随便找一个模版,是很好弄的。后来,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谢益辉做的 Xmin 的基础上不断改动,总算把我的网站形态定了下来。这之后,我就不断地写东西。这个闸一开,就再也收不住,因为有太多的回忆、经验、想法要写。而且我也像谢益辉说的那样,「网站是用来积累成就的,而简历可以是成就的堆砌汇总处。最初可以从堆砌小成就开始,把你写的作业、拍的照片、做的菜肴统统发上来。勿以事小而不堆。」,把我所有能放的东西都放了上去,简历不断开始丰富,最后在我申请计算机博士的时候帮了我大忙。我感觉如果没有这个网站,我绝对拿不到威斯康星的录取。
回到正题,我为什么强烈建议你建一个个人网站?
让别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立体的你 #
假如现在有一个人想了解你,时间越短、了解地越多越好,你觉得你该怎么做?你可以把 pdf 的简历发过去,或者你用 5 分钟自我介绍,或者朋友对你评价。但,如果你有一个网站呢?对方可以直接打开网站。网站上有你的自我介绍,有你做过的所有项目,有你经年累月写的博客。你觉得哪个效果好?
「让别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立体的你」这一点对博士申请或者找工作的人实在不能再重要。不论是招博士生,还是招聘,对方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有温度、有思想、有生活的人,而不是一张简历。如果我是招生委员,你用 10 年的时间写一千篇日志比你发 10 篇普通论文更能给我带来震撼。说实话,只要人不懒,论文只要花时间谁都能发,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像写博客这件事持续不断地坚持十年。
有人会说,这不公平,凭什么你用一个网站链接让招生、招聘的人看到那么多东西,而我只能发一张简历呢?朋友,这并不是不公平。学校并没有阻止申请者在简历中放上个人网站,甚至我在参加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 校园开放日活动时(美国的大学,有不少都会在申请截止前前的一两个月组织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介绍学院情况并回答申请者的一些问题),有一位老师鼓励大家放上个人主页的链接。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你没有花时间做个人网站而去做了别的事情,而别人花了时间去学、去做个人网站,那为什么不能把它放出来呢?这并非不公平。
当然,如果你在申请提交后,往网站加很多新内容,这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在提交申请后、结果出来前,网站只改过几个字,而没有加任何新东西。
捕捉瞬间的想法与灵感 #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各种想法。如果你有一个平台,那么你可以随时把这个想法捕捉并扩充,写成一篇帖子。这么做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你能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二,你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三,你的想法或许能帮到别人。
比如,我写的《看似公平 》、《娱乐、信息、知识、智慧 》、《我与李阳疯狂英语 》、《你会被科技淘汰吗? 》等等,以及你目前看到的这篇,都是一瞬间有了想法,然后稍微理一下思绪,再成文。
如果你没有平台,那么你每天的奇思妙想就没办法从思想变成文字,最后就都白白丢失了。
激励你不断进步和积累 #
有了平台,不断地把小事放上去,你眼看着简历和网站不断丰富,就有动力继续创造和积累。
分享经验 #
这个世界的信息差依然非常大。我觉得信息差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没有公开出来。其实,有很多经验是只有你有而别人没有的,你是可以分享。比如,我分享了布卢明顿的租房的信息 ,也列出了美国提供全奖的传播学硕士 。我相信这些分享能帮到别人。
除了这些经验,我还把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写了下来。我的英文博客 里的文章大部分是以 How to 打头的。这么做我不仅能帮到别人,更能帮到我自己。这是因为,我把问题和解决方法讲解、梳理之后,我会对这个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外,有很多问题我会经常碰到,这些帖子会节省我自己大量的时间,因为我不用再去搜索解决方法。
记录生活点滴 #
谢益辉说「除非你记忆力超群,否则凡是没有写下来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忘,而你忘记的事情跟没做也没什么区别。」这一点我非常同意。我分享外研社比赛 、圣加仑论坛 、西北大学面试 、在美国看病 、打新冠疫苗 、申请博士 等等经历就是因为我觉得我如果不记录下来,过几年就什么都忘了。就像益辉说的,忘了就相当于「白活」了。
#编程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