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获奖感悟及备赛经历

郝鸿涛 / 2020-01-06


获奖时刻

激动的一刻 #

说备赛经验之前,容我先分享一下至今难忘的一段经历:

比赛结果出来前一天,我总有预感自己会得到季军。晚上还梦到了。

第二天,我正在观看演讲比赛,一个电话打过来。

“郝鸿涛是吗?”

“对”

“你一会儿10点35来等候厅,来领奖”

“哦,那,那,我得的是什么奖啊?”

“反正挺好的,你一会记得下来。”

来到等候厅,看到有挺多人,联想一下“挺好的”,我就想应该是一等奖吧。一会老师把我们阅读这组分成了两组,一半10个人,一半6个人,我站在6人那组的最后一位。当时就感觉自己预感好准,居然压线得到了季军,谢天谢地谢外研社。

几分钟后,让我现在想起来都激动的一幕发生了:一个老师最后来让我们按顺序排好队,到我们这个六人组时,从前往后说,季军。。。亚军。。冠军。马上大家都往后看,向我祝贺,原来我们把顺序理解错了。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哭。我想到了自己一个多月和考研的同学一起,他们专心准备考研,我专心看外研社列出的参考书,现在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回报。

选书备战 #

转入正题。我是在省赛比完知道自己可以进国赛后开始准备总决赛的。首先我弄到了那五本指定的书。

其中,《简爱》在图书馆看了看英文原版,实在太难了,就买了床头灯3000词的简写本,因为我分析了一下外研社给的那个样题,感觉小说的话肯定是考主要人物特点,看简写本应该也能应付,如果其他的书能看完剩下的时间再去看原版。

《谈谈方法》在国外网站上找到了电子版,就自己打印了下来,没买书。《房龙地理》,《莎士比亚14行诗》和《富兰克林自传》这三本在网上买的。买下就打算用两个月把这五本书都看完,因为不知道会出哪一本。

简写本的《简爱》一天就看完了。然后看《房龙地理》,天啊,一天才看了几页,生词太多了,照这样下去,两个月这一本书就够我看的了。

然后换成《自传》,我的天,也好难,先放一放。

接着看《莎士比亚》,屠岸老先生翻译的那本,但是发现莎翁写的真的太复杂了,古语,暗喻,用典,词的位置的改变,宗教背景…真的太难。在图书馆碰到一本罗益民先生写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篇详注》,真的特别特别好,至少我能看懂莎翁在说什么了,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诗的美和语言的美,真的好美。但是问题来了,当时看懂说什么了,第二天再看那些诗,又完全不懂了,而且我一天最多看懂三首,这样下去,光150多首诗我就得看两个月,这样不成,而且诗这么难,外研社出题的几率也很小,只能和莎翁说拜拜了。

最后我把目光放到了最薄的那本《谈谈方法》,它是我最有希望看完的一本了,但是上来第一页就把我震住了,天啊,近十行的一段居然是一句话!前几页磕磕碰碰地能看懂点,但是不全懂,考虑到英文版是从法语翻译过来的,我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从法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译本,然后中文译本和英文译本这两本书对比着看,这次真的几乎全看懂了。就这样我剩下一月多点除了上课,就是在考研自习室和考研的同学一起看书,只看这本《谈谈方法》,终于在比赛前一星期看完了(第五章没看,太专业,出题的可能性太小,就果断放弃了)。但是想到剩下的时间我也看不了别的了,索性就把这本书又从头到尾好好看了一遍,在上面用红笔做满了各种批注,真心被笛卡尔在400多年前的思想和英文译者的语言折服。就这样,我只带着翻烂了的自己打印的《谈谈方法》和一本简写本的《简爱》去了外研社,结果是他们就考的《谈谈方法》。

其实如果考莎翁,房龙或者富兰克林我觉得也没啥,因为我不相信会有谁能在一个多月把这三本书中的任何一本完全看懂。要是出《简爱》也没啥,情节我也都记着。出了《谈谈方法》确实是我的幸运,这也是我之前想到的。

给外研社的建议(一):参考书 #

接下来谈谈我对参考书籍的意见。

第一,关于给出参考书的时间,这我也在赛后的交流会上提到过,我建议外研社提前一年把参考书列出来,因为想在省赛结果出来后的两个月之内把那么多的内容看完对于一个母语非英语的我们来说确实是不可能。但是工作人员对我说不可能那么早,而且给的只是参考书,并没有要求选手们都看完。哎,话是这么说,但是如果不看完,就只能像我一样碰运气了。看完的好处是,在最后写作文时(因为阅读大赛的最后一题是让根据从基本参考书的任何一本中抽出的部分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作文字数省赛记得好像是200字,国赛没要求,我写了400多字),可以马上看懂,最重要的是能联系题目并没有给出的上下文。像这次的国赛,给出的是《谈谈方法》第四章的第一段的内容,介绍的是笛卡尔所追寻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然后分别给出了三个读者对这一段的理解。对于没读过这本书的选手,完全读懂这一段的字面内容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想通过这一段对于笛卡尔在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就不太可能了。没有对其哲学的把握和对全书的整体印象,想深层次地评析这三个读者的评论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呢,参考书最好还是看看的好。

第二,如果不可能那么早地把书单累出来,而选手最好还是能把参考书都看一遍,那么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外研社把书单的难度放低点。平心而论,这次的五本书难度有点大。首先《富兰克林自传》和《谈谈方法》都是几百年前的英语,句式偏复杂,用词也很古典 (guai);其次,《简爱》原版和《房龙地理》真的太厚了;最后,也是最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个学者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把莎翁的这154首诗完完全全地看懂,里面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想在几个月看懂是不可能的。

给外研社的建议(二):赛题 #

接下来谈谈从出题的角度我对外研社的意见。怀着对于外研社这三个比赛--演讲、写作、阅读,的深深崇敬之情 1,我真是希望刚刚出生的阅读比赛能像前两个比赛一样扩大影响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实力和教学的侧重点。

我总感觉这次的阅读大赛的题目不是特别充实。我想象中的阅读大赛,是比一天的那种,上午三小时加下午三小时。赛题就是英美最近的出版物,报纸啊,杂志啊,书籍啊等等,用这些来考察我们大学生对外国各种实时信息的接收能力。作为全国性的大赛,演讲大赛和写作大赛很好地和普通考试区分开来了:托福和雅思口语不可能比那么长时间,难度也不可能那么大;四六级也不能让我们写两篇800字的作文。这两个比赛的共同点是对选手特别有挑战性,能让选手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演讲对思辨和口语的要求;写作对逻辑和想象的期待。相比较之下,阅读大赛还是没摆脱考试的束缚,赛题出得支离破碎,没有连续性,虽然这样肯定也可以考察选手的阅读能力,但是少了那种全国大赛的那种感觉、那种范儿、那种上来就把选手的能力期待得那么高的那种压迫感。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时间延长,二,赛题要充实。对于最后的写作,我认为很有必要,原因有三:一,写作对考察选手的语言基本功很有用,对选手的逻辑思辨和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二,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提高写作基本功。而带着提升写作实力的目的看英文和漫无目的地看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可以让读者把作者的地道语言更好地内化,提高的不止是信息输入能力,还有信息输出能力,而后者提高的只是信息吸收能力。三,因为比赛时要根据参考书内容写一篇作文,选手就要买参考书,这对于提高外研社的销售收入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顺便说一句,提前把参考书列出来对促进销售帮助更大,因为如果在省赛比之前就把书单列出来,买的人会比过赛名单出来后公布多得多,当然,这样会加重选手负担,因为准备时间长了。

给参赛选手的建议 2 #

对选手的建议 :

如果你对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非常有自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做,比如准备出国,着急赶申请文书和考托福/雅思/GRE,所以对于阅读大赛准备时间不足;或是国赛的荣誉和奖励对你意义不大(国外好像确实没听过我们很看重的比赛,虽然在国内很有名),你可以不用管参考书什么的,直接把比赛样题好好做做,熟悉一下题型,平常再写写作文练一下,就可以上省赛/国赛战场了。其实我问了阅读的前几名,她们也都没有怎么看参考书。确实,如果阅读能力很强的话看不看参考书对比赛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我估计大概1-5分的影响吧(国赛的满分我估计是40分,我不确定,因为外研社并没有提到)。但是如果你为了保送,一方面提高保研名额确定时的加分项,一方面提升申请夏令营时自己简历的分量(像我一样双非学校的学生在申请名校的保研夏令营时如果没有参加过一些重要比赛,是基本没什么希望的);或是想得个名次有机会出国;并且有时间来准备,那么你最好能把参考书看看。如果外研社明年并没有把书单提前列出也没有把参考书的难度降低,那就就像我一样先看最简单的,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出题的那本的那本。这样至少你看了点,至于最后会不会考那本就交给老天吧。相信我,会有很多人一眼都不看的。

双非学生不要怕,努力照样得天下 #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今年写作冠军来自湖州师范学院,阅读大赛冠军来自河北师范大学,会像我 2013 年看到写作大赛冠军来自滨州学院一样,想,这外研社比赛好 low 啊,冠军怎么会来自这么 low 的学校。赛后我和今年的写作冠军巧遇,都感概我们的学校可能别人都没听过。然而我自己经历了校园选拔赛(我们学校至少500人参加吧),省复赛(河北省阅读有150多人),和国家赛之后,我深深感觉我们这些非名校学生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我们没有学校的重视,没有什么物质奖励,甚至没有什么专业指导,有的只是对英语的热爱加上比名校学生更多的努力。所以我想对那些双非高校的参赛选手说,不要怕,也不要自卑,只要你努力了,外研社不会让你空手而归的。这也是我在领奖前特别想哭的原因:想到保送申请时因自己的学校low而受到的各种歧视,外研社真的太纯净了,因为她不看你来自哪个学校,不看你的家庭背景,也不看你的长相(至少写作和阅读不看。。),只看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努力就会有收获”,这一在当今社会受迫于各种现实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信念,是外研社这一平台留给我的比奖励更为重要的东西。


  1. 外研社比赛我从大一就开始关注,每年都会参加,算来我总共参加了六次,演讲三次,写作两次,阅读一次,虽然演讲和写作由于各种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渣…) 没进入国赛。 ↩︎

  2. 请注意,这篇文章是我在2015年写的,外研社的阅读大赛都已经经过了4、5年的变化了,以此我不敢保证我的经验对于目前的比赛还有用。 ↩︎

#经历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