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高中能再来一遍

郝鸿涛 / 2020-04-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很久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高中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由于一些原因,我的高中支离破碎,后半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甚至高四复读,我也是在学校旁边的出租房里度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

对高中有一种情怀一是因为自己两次高考都是失败,最后去了一所双非大学,虽然我现在觉得她其实给我了很多,但难免不会幻想如果我的高中正常,我会有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另一个我对高中有情怀的原因是,现在我每天拼命学习,而且也意识到高中那些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古文,比如数学,比如物理化学1等。

文科? 理科? #

如果我能回到高中,我不会选文科。不管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对我的契合度考虑,我都觉得文科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我来说,地理还好点,政治和历史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太强 。或者说我一直找不到考高分的原理。我在复读的时候,班上有一个人,平常考试文综总是240多甚至250多,高考的时候好像也是240多,我一直搞不懂他咋做到的。

从实用主义角度看,高中学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之后都会忘记,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对自己思维的提升帮助也不大。其实,高中学的东西如果以后不用,都会忘掉。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有提升,就很好。

学习理科对我来说有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是我的智力中下,拼不过那些脑子转的快的人。其实,我对自己的韧性是不怀疑的,只要我认定的事情,我会坚持去做。所以我不怀疑自己迟早能学会那些理科的知识。但是,国内高考机制对我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学习的进程太快,我很可能一个知识点还没彻底搞懂,老师就开始讲下一个知识点了。我的学习节奏是偏慢的,我总喜欢把一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再往下走。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我无法掌控大部分时间。高中在学校对于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好事:日程都为你安排好了,你需要听课然后做作业就好。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我喜欢有很多时间自己来安排,我知道每一步该怎么走。放在制度严格的国内高中,我很难发挥自己的这一个长处。相比于每天被动地上课听讲,我更喜欢听完一堂课之后,花很多时间自己思考,不会了再去问老师。

我还记得高一的时候,学物理,我买了一本练习册。整个暑假我都在做力学的题目,很痛苦。当时幻想自己做完这些题,开学的时候,物理就难不倒我了。但是,幻想就是幻想。我做得很辛苦,但开学后不会的仍然不会。这一部分当然是因为我的智商中下,很难的物理题对我来说确实太难。另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太心急了,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新的认识。

因此,我如果高中学习理科。我会找好自己的定位:一个智商中等偏下的普通学生。因此,对于数学、物理、化学,我不会去执着于那些很难的题目,我只需要把最基本的问题学会。

语文 #

高中期间每天的早自习,现在回想起来,大部分都被我浪费掉了。人快到了30,越来越觉得自己之前没有背很多好的古文。如果我还有机会,我一定会花时间把古文学好,早自习一定要多背我喜欢的古文。我不会去执着于那些所谓高分作文。

我现在觉得,中国的语文教育一败涂地,根本没有把重点抓住。每次高考,大众媒体最关注的是作文。说实话,这也许是因为这是大众唯一能看懂的部分了。但是,我却看不懂。我现在都不觉得,那些高分作文有什么用。现在自己开始写博客,虽然也意识到自己的文笔太差,但我也不认为高中的作文训练能把我的文笔提升起来。这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学的和做的,并不是学生通过这门课最应该学到的,甚至不是这门课最应该教给学生的。

如果我是改革者,我会专注于:古文、成语、读音、字。那些所谓的现代汉语阅读理解,连原文作者都无法回答那些问题,这种考试题目纯粹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英语 #

我没什么需要改变的。

高考 #

高考对每个中国人来都是应该都是一个极其难忘的经历。这个经历涵盖了青春、友情、师生、紧张、梦想。我从一个双非学校一步一步往上走,慢慢发现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毅力,而不仅仅是你能去的学校。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曾经说过,决定一个人价值的是这个人。我现在也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

但是,我并不是在否认一个学校的作用。我是本科在一所双非学校,之后去人大读硕士,在之后来美国一所公立学校读第二个硕士。我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平台很重要,因为很多信息和机会只有通过某个平台你才能得到,更不用提在不同平台你接触到的同学、老师和客座嘉宾也不一样。但是,最根本的,仍然是你这个人的价值观、目标和毅力。

因此,如果再给我一次高中学习和高考的机会,我会拼了命往一个好的学校走,但是高考的时候,我应该几乎不会紧张,因为我知道,我去哪里都能往上走,差别只是在于好学校能缩短我往上走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只此而已。去一个中等甚至不好的学校,并不会让我无路可走。


  1. 虽然我高中是学文科的。 ↩︎

#感悟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