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而贫贱》

郝鸿涛 / 2025-04-27

《生而贫贱》

这本书我匆匆看完,讲的大概是疫情期间作者采访的一些无家可归者。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底层人士。美国 2023 年人均 GDP 高达八万美元,而我一年的税后工资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不算底层人士,那什么算?有时候我比较难以理解,因为就算去打零工,每年挣 1 万美元,也足以在美国生活下去,不至于露宿街头。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无家可归。

其实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成长于问题家庭,然后青少年时期就打架入狱,有了不良记录就不好再找工作。那就很可能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吸毒、继续犯罪、进监狱、继续找不到工作、无家可归。很多时候也是非常无奈,不是单纯因为他们不想努力。但是我对于这个比例是持怀疑态度的。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吸毒、犯罪而无法找到维持生计的工作?

作者集中描述的是那种疫情期间最底层的情况,对于中间层,作者提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占世界四分之三,但现在只占四分之一,所以跨越阶层现在变得越来越难。但我不得不说,美国人过得生活依旧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好太多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作者提到自己出身卑微,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记者,和总统、演艺圈名人、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侃侃而谈,并且是斯坦福、哥伦比亚的教授,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不属于「精英」群体。我很理解作者所说,而且也不觉得他在吹嘘。我说我可以理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我虽然是人大硕士毕业,但是我潜意识里从来不觉得我和人大有任何关系,也不觉得自己是人大校友。

#读书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