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之后的世界》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工业革命把矛盾焦点从土地转移到资本。现在,信息时代,矛盾从资本转移到注意力。我的理解是,要发展一个新的产业或者人类继续进步,资本已经不是主要障碍。现在的障碍是,人的有限的注意力和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
关于短视频以及目前的各种标题党对注意力的影响,已经有很多论述。我最近看的《专注的真相》说的也是这个。但是大部分的讨论都集中在了个人层面。本书的不同在于,作者将海量信息对人类注意力的轰炸和劫持这一问题上升到了社会甚至历史的高度。如果我们继续让大公司为了利益不断剥削人类的注意力,那我们整天关注的都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影响人类的大事,比如气候变化,则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看完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想说的:
- 我并不太关心宏大层面,我更关心个人层面。我想知道的是,我自己的注意力如何不被媒体轰炸和劫持。作者貌似没有着重在这一点,不过好在有推荐人提到了。说实话,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办法,只能是自己觉察到媒体的陷阱:就只是为了把你的注意力换成钱。
- 具体到社会层面,说实话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这是一个自然的淘汰过程。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注意力和多巴胺被短视频、游戏劫持的孩子,就被淘汰掉了,剩下的是那些把时间用来提升自我的人类。没办法,自然界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沉迷手机,那只能说明在和媒体的拉力赛中,你输了。或者你自己沉迷手机,那你自己输了。
- 现在的经济循环是恶性的。打工人出卖时间,换来的钱买一些消费主义陷阱里没用的东西,空闲时间继续被媒体剥削那残存的注意力。该怎么做?我的看法是两点,一是警惕消费主义陷阱,不要出于虚荣心、同辈压力、社会期待把钱花在和自己价值观不符的物体、人身上。第二,停止被媒体剥削。
以下是我读书笔记:
三篇推荐序: #
你刷到的每条视频,都是平台对你「人性弱点」的算法剖析。
外卖骑手在算法调度中争分夺秒,用户则在等餐间隙刷短视频—–共享经济没有解放人类,反而让注意力剥削更为隐蔽。
用「数字断食」对抗算法,每天留出 2 小时深度思考。
我们不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而是首批面对「注意力生态崩溃」的探险者。
你可以继续选择当算法的打工人,或者,成为知识时代的造物主。
正文 #
农业革命时的主要矛盾是土地资源不足;工业革命时的主要矛盾改为资本;目前,主要矛盾从资本转移至注意力。
想象一下,你用一种魔法,只用 1 分钱就能制作出一碗美味的蛋炒饭,而且不用任何费用就可以送达至全球每一个人手中。你会怎么做?很显然,你会想办法让每一个人吃你的蛋炒饭,而且价格肯定不止 1 分钱。然后你可能会用广告等方式让人们觉得吃蛋炒饭是一种时尚。你甚至可能让人们对蛋炒饭上瘾。这正是现代科技公司在做的:抖音、快手、B 站、微信、淘宝、脸书、谷歌、奈飞。
当某物品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它就是稀缺的。
三组个人需求:
- 保持身体能量:氧气、水、能量、营养、排泄
- 生存需求:温度、压强、光
- 第三组:疗愈、学习、意义
作者否认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需求没有分层,每一个都很重要。
这里,让我惊讶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性」。这让我反思,其实,性欲并不是一个生存必要的东西,没有它我依然可以活下去。当然,作者接着提到五种集体需求:繁衍、分配、动机、协调、知识
目前,不管是个人需求还是集体需求,资本已经不再是限制因素、稀缺资源。
资本主义巨大的成功在于资本不再稀缺。
每当经检查电子邮件,浏览 Twitter、Instagram,或者观看一个又一个 Youtube 视频片段或 Snapchat 故事时,都会获得一种「信息刺激」,它激活了我们大脑中受新奇、社会联系、性吸引、可爱动物等刺激而进化来的部分。
作者引用了那篇很有名的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截至目前在谷歌学术上已经有一万多的被引量。该论文的结论是假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更深。但是 PNAS 上 2021 年发表的 Comparing information diffusion mechanisms by matching on cascade size 证明,当我们控制住受众数量 (Cascade size),那假新闻的传播性和真新闻没有差别。我提到这些是因为,很多时候,书或者论文中引用一些论文,并不是因为这些论文是对的,而是因为这些论文符合作者的论述。
作者关于网络隐私的思考很有意思:
若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相背离,我们需要承受的代价是焦虑、神经症等心理问题。相对于隐私构成的面纱,保持透明度更有益于健康。情感健康源自我们对不同兴趣的整合,形成一个真实的、多维的人格,而非自我分裂的状态。
满足需求而非满足欲望
对这个观点,我暂时不知道如何评价。
作者非常关心气候变化。说句实话,我并不关心。
#读书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