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命想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曾经错过的东西。然而,错过的东西永远无法得到弥补,所能做的只有哀悼和放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作为成年人与他人相处。
从这里我看到了一种理智。过去的永远就过去了。我们只能着眼于现在。
在一段关系中,当你放弃自己的边界时,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计划或观点,以适应对方当前的情绪或状态。
我觉得这不仅仅适用于亲密关系,任何人际关系都适用。这让我想到的是,只要我不是故意伤害别人,那我就只需要考虑我自己的感受,而不用考虑别人的。
作者提到在亲密关系中有两种恐惧,第一种是害怕被抛弃及失去对方,另一种是害怕被吞噬及失去自我。我几乎从未经历过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我感觉「害怕被吞噬」非常符合我。它没有提到的是,我的另一种恐惧是过度同理心,所以我几乎不想拒绝别人。而一段亲密关系,如果不适合,肯定要及时拒绝和分开,但我没有那样的魄力,所以迟迟不敢进入一段有承诺意义的关系,除非我一开始就觉得我 100% 不会想分开。
投射与阴影,我看了所有的特质,让我最反胃的是:
- 傲慢
- 奉承、虚伪、谄媚、狡诈
- 说谎
这意味着,我拥有但没有运用的特质:
- 自信
- 赞许、运用「假装好像法」的能力、敬重、机敏
- 富有想象力
除了「富有想象力」和运用「假装好像法」的能力,其他的几个我都承认我确实没办法运用自如:
- 我还在慢慢从低自尊和低自我价值感中走出来,所以「自信」这一点我远未满血。
- 称赞别人对我来说比较困难,但我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经常会让自己突破舒适圈去真诚地赞美。
- 敬重:我会敬重别人,但同时我也非常藐视权威,虽然我非常弱小。
对正在发生的事件、感受和环境无条件地接受:「我完全允许这一切发生。我相信这一切,而无须知道原因。」
这一点和我提到的「命运自驾 」不谋而合。当你知道宇宙的深层智慧让这件事发生有其意义时,你自然会臣服于这一切。
我放下徒劳的努力,我所需要的一切都会向我走来。
这个信念我还没有。
我避免批评、干涉或提出没有明确诉求的建议。我通过远离那些以这种方式冒犯我的人来顾及自己,同时仍将他们纳入到我的灵性关爱圈。
这一点让我厘清了这个矛盾:有人说别人批评你是为了你好,你需要感恩,也有人说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干涉别人的人生,所以无权用批评来侵犯别人的人生。看完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如果别人的批评是有建设性的、有共情的,也就是说,批评你的人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试图理解你,告诉你你目前的做法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以及未来要如何改正,这种善意并有明确诉求的批评是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对方的批评没有任何建设性,也没有明确的诉求,只是根据好恶对你进行批判,那你大可不必把他当回事,甚至可以直接憝回去:「你无权干涉我的人生」,坚决维护自己的边界。
#读书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