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虽然书中有很多槽点,比如大量的重复观点、一部分内容鸡汤味很浓、讲到中国文化的时候吹嘘严重以及不符合事实、说教味比较浓、只有结论没有论证过程、只告诉你目的地但是不告诉如何抵达等等,但总体上我还是收获了很多,和那种纯纯的鸡汤、吹嘘的文风、胡乱编纂的书籍还是有很大差别,书里面有很多作者的独立思考,值得一读。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水木然」这个名字。不看任何读书笔记和摘要,下面是我三本书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点:
- 人生的三个层次或者说阶段:内卷 (恐惧)、追梦 (幸福)、开悟 (超脱)。
我的思考:
我感觉中国社会大多数人在第一个阶段。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确实资源有限,为了更好的生存,就只能内卷。如果要成家立业,那就必须要面对房子和贷款,就必须要拼命工作挣钱。第二个原因是社交媒体放大人的欲望,所以永不知足,一直在内卷阶段,虽然钱早就够了,但根本不知道、也不想去追求别的东西。真正找到自己所热爱和天赋,然后追逐理想的人很少。真正看透人世间的人更少了。
其实,如果可以降低自己的欲望,或者说,用很俗的话,提高自己的认知,内卷这一阶段可以大大缩短。如何降低欲望?认知提升了,洞察了真相,不被媒体和社会习俗操控,欲望就没有那么大。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自己的热爱之上。在任何阶段,都不能停止追寻智慧和真理。
-
情绪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这一点我觉得适用于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
-
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一个人的觉醒 1% 靠指点,99%靠社会的毒打。套用张德芬的书名: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
真正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人之间。不独立的人只能相互依赖,最后相互仇恨,因为没有另外一个人能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
天赋和使命就是一个人的真我。找不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宁可把时间精力放在寻找天赋和使命上,也不瞎做。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在选择一个事业之前,你要有信心超过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否则宁可把时间、精力花在寻找这件事上,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 在中国,赚到钱的人当中很多是靠时运,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大众看到这些之后,就只想一夜暴富,赚快钱,静不下心来打磨自己。最后的结果是上当受骗。
对于这一点,我的感触非常深。中国社会的浮躁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有很多。比较重要的:资源太少、生存压力太大、上一辈人的生存恐惧、爱面子、爱虚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物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太近导致人没有空间和时间去静下来思考、短视频的洗脑、环境喧嚣加上人口密集带来的内心焦躁、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对成功定义的单一。
在美国,我的体验是,大家普遍知道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比较小。新闻里也有,比如网红之类的,但是一般人也不会追求那些。还有就是,大家普遍觉得能力和财富正比,所以想追求财富就提升自己。
- 在当今以及未来社会,想要不被控制,活出自己,获得自由,就要突破墒增?如何突破,要开放、学习、自律、远离舒适、敢于打破自我。这个和《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讲到道理是一样的。人生性堕落,人都喜欢享乐。但是真正的成长一定要克服人生的「重力」,要反人性、反本能。坚持自理。
这也就是书里面提到的这句话:
富人在吃苦,穷人在享乐
-
短期看机遇、中期看能力、长期看人品。
-
愿力 > 业力 > 能力
-
比金钱重要的是智慧、真爱、健康。
-
一切非价值交换的关系都是不平等的。
-
很少人坚持长期主义、价值主义。
当大部分人选择了沉沦和享受,只有少数人走上了 “反人性”的道路,选择了长期主义和价值主义。
- 在中国,短视频的洗脑很严重。
下面是我看了读书笔记之后才想起来的点:
认知最高,能力其次,财富再次之,欲望最小,这是幸福感最高的结构组合。
读书是主动学习,看视频是被动接受信息。
大众只愿意为复杂的东西买单,他们总是被复杂的描述和套路所打动,越是花里胡哨的东西越能让他们着迷。
人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世界和别人有期待。
电商、直播等新的卖货手段,赚足了该赚的钱,但是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联想到董宇辉,大众崇尚他的原因是他让完全普通人可以幻想也许有朝一日也可以像他一样日进斗金。
我从未见过一个自律、勤奋、爱学习的人抱怨命运不好的。
强烈建议这本书的作者联系一下我。也许会改变他的认知。
当一个人的心智模型迭代升级了,生命会自动进入更高的维度,生出豁然开朗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时的人能抓住事物的底层逻辑,一眼看透本质。
作者提到的「心智模型」我很有感触。人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是在更新自己的心智模型。如果模型接近正确的版本,自己会体验到快乐,不然会体验到痛苦,也意味着模型需要进一步更新。
我们不能接纳的人和事会重复出现,直到我们接纳为止。
先穷不算穷,先富不算富。生各有时,只是时未到。
#读书人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有资格听天命。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