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的互联网

郝鸿涛 / 2024-12-24

我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B 站上看到有不少受欢迎的内容是在讲人生道理。各个平台有所不同。小红书上一般是列了一堆道理之后,作者会在第一个评论里说整理了很多类似的道理,然后让读者评论才能得到完整版。知乎上这样的内容一般是类似「有哪些人生道理是你过了 30 岁才体悟到的」这种问题的高赞回答。微信公众号一般就是专门给人提供各种道理的媒体人。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因为某篇文章爆火,渐渐有了名气之后,为了维持流量,就被逼着不得不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但问题是,这些道理基本上只能是基于小范围的社会观察 以及狭隘的个人体验。我没有准确的数据,只能大概猜一下:这些人生导师的平均年龄可能 40 岁都不到。人生经验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积累这么多?

再看读者这一端。虽然我没有具体数据支持,但我想,如果每天耳濡目染是这些人生哲理以及未经验证的价值观,比如「年轻人就该自己创业」、「买名牌包包才能逼自己努力」、「年轻的时候要奋斗不要谈恋爱」,那自己的人生道路确实会受到影响。这些看似「普世」的经验,实际上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个人境遇,对他人未必适用。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双输的局面。演员有人设,我感觉这些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明星也都是人设。在众多粉丝的拥护中,他们很可能迷失自己,真的觉得自己是无所不知的人生导师。毕竟,粉丝带来了流量,流量带来了现金,现金代表了成功,更加印证了自己就是人生导师。对读者来说,过度依赖这些经验的后果可能是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观察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