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结论

郝鸿涛 / 2024-12-17

在人大读书的时候参加过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亚军周丁益的活动。因为「刘晓光恶魔奶爸」也参加过周丁益的活动,所以我知道这个名字。我没见过恶魔奶爸,但知道他是一个名人。

最近偶然的机缘看到了他的公众号。一开始我觉得有些道理,但是慢慢觉得他说的那些道理,都是根据他个人有限的生活经验得出的,他觉得这些经验可以用来指导别人,所以发出来了。这些经验一般是一些对复杂社会现象极度简化的结果,诸如「穷人家孩子千万不能谈恋爱,会毁了自己! 」、「只有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才会有出息! 」、「成绩越好的孩子长大往往越没有出息! 」、「如果特朗普这个奇葩成为总统,美国就完蛋了!」、「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会不会拍马屁」、「我见过所有追求自律的年轻人最终都成了废物! 」。

这些内容的共同点是会引发我极大的情绪反应,要么认同、要么恐惧。想拿它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后来我认真思考了一下,特别是我在做完「中国女性择偶指南 」这个项目后,我认识到: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说科学是「好」的、信仰是「不好」,也没有说科学比信仰高一等。有些科学的东西,我承认它是科学,因为有数据可以证明,但是即使如此,我也认为它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比如,进化论。客观上物种的进化这一事实我完全认同,但是它并没有进一步讨论这背后的意识作用。我深信,这种进化是有某种意识的力量控制的。很多科学的东西对我的人生没有什么帮助。比如,我知道了大语言模型是否有空间思考能力,并不能让我的人生更快乐。一些无法证实的信仰,反而会对我的人生有直接的影响。我是命理(八字、西洋占星、印度占星等)和神秘学(占卜、地外生命)的信徒。我承认它们不是科学,也不是全对。但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它们比科学更「好」、更有用。

说到这里,我刚看到苏珊米勒这周的占星播报 ,我是太阳水瓶,三妈在其中写道:

水瓶座——现在你可能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周日的满月在你星盘里最富表现力的区域山羊,鼓舞你和这个世界分享你全新的想法和观点——社交媒体对于展现你的才能来说是个有用的工具。(译者:王小亚)

当然,恶魔奶爸的公众号文章不能算是信仰,只能是基于个人的朴素经验。认知科学有一个名词:小样本谬误 (Small Sample Fallacy),是指那些在统计和推理过程中,由于样本量过小导致结论具有误导性或不可靠的现象。我觉得这个名词完美指出了刘晓光老师这些公众号文章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要么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要么用抽样的方法对全社会人口进行抽样,或者直接用总体的数据,而不能仅仅依靠某个人观测到的社会现象来概括整个社会。而且很多结论我觉得是几乎不可能验证的。比如,穷人家的孩子谈恋爱是否会毁了自己,那我们怎么确定毁了自己的行为不是因为抽烟、喝酒、打架、辍学、骂人,而是因为谈恋爱呢?

类似的问题其实出在所有的结论上。哪怕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也有可能是错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绝大多数社科论文的样本根本无法代表总体、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概念没有真实意义、概念的测量结果不准等等。先不说一部分社科论文没办法复现,就算可以,上面列出的原因也真实存在。当然,我们本来也在不断接近真相,而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真相,特别是对于非自然科学来说。但如果我们用这些非常有可能是错误的结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或者更新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一定要小心。

如果一个自认为是穷人的读者,比如我,看到了恶魔奶爸「穷人家孩子千万不能谈恋爱,会毁了自己!」这篇文章,在不经过逻辑思考的情况下,仅凭这个公众号很流行以及评论并没有什么驳斥的论调,就把它当成真理,进而指导我的人生,那我是在活刘晓光老师的人生,而不是我的人生。

我最近深刻认识到,人的行为背后都是价值观 。一些价值观很深,就算专门去想某个行为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都想不出来。我现在对一切结论都很警惕,因为如果一不小心我把它当成真理,在潜意识中用它来指导我的行为,那最后我没办法活出我自己的人生。

恶魔奶爸的文章会火,我觉得是两个原因,第一,它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得出一个看似可以用来指导行为的结论。第二,它引发人强烈的情绪,让读者不敢不按照它的结论来行动。我并没有说这些文章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既然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结论都是错的,那看看这些也无妨,也许给自己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它可以做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但不要把它当成真理。

我觉得人活在世间,就是要经过不断思考、不断体验、不多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让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理,越来越接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上帝。Stay hungary. Stay foolish。不断寻求真理,在这个过程中,清空自己的认知体系,就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感悟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