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称我们目前的时代为「信息爆炸」,但我的感触是我们现在的信息十分贫瘠。我们先不说「知识爆炸」离我们很遥远,就单说「信息」,依旧是贫瘠。
这一点在我做中国女性择偶模型的时候感触很深。在这个我们自称为大数据的时代,居然没有 14 亿人的人口学数据,还只能用抽样这种原始的方式。而且即使抽样,也只是几个独立的变量,连联合分布和条件分布都不知道。这算狗屁信息爆炸。我们现在最多是「数据传播方式爆炸」,既不是数据爆炸,更谈不上信息爆炸。
数据爆炸是大量、碎片化的数据被产生和记录。信息爆炸是经过整合与处理,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指导人的决策。
如果真的信息爆炸了:
- 韩国首尔江南区目前有多少人在睡觉,请告诉我。
- 达拉斯飞往上海的 AA 127 航班,目前的时速是多少?
- 现在有多少人在同时听周杰伦的歌?
- 全世界在这一秒钟有多少盏灯在开着?
- 北京中关村 59 号大门附近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是多少?
- 全世界有多少异性和我的性格匹配?她们所在位置的经纬度请列出来。
…
这些离我们现在的科技还非常遥远。就算达到了这样,我也觉得才算是刚到「信息爆炸」的门口,脚都还没踏进去。我们现在连这个都达不到就说自己是信息社会。
在一个真正的信息爆炸社会,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
- 维度。拿人口学数据来说,我们不仅知道身高、教育、收入的分布,还知道
$P(\text{income}|\text{height, education})$
。 - 时间。从静态到动态的信息都有。
- 空间。从一个分子到全宇宙的数据信息。
要达到这样的信息细化程度,我觉得我们有下面的阶段要走:
- 物联网。有了物联网,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台冰箱、这一秒钟所有电动车的平均时速、南京长江大桥上目前的温度和有多少辆车在行驶、北京实时上传网速。
- 可穿戴设备,比如 AR 眼镜。这可以弥补物联网的局限,比如,上海南京路目前有多少人,就只能依靠可穿戴设备来预估。
- 个人隐私让渡。这需要网络匿名化进一步发展,但在某一时刻,人类整体为了信息更加自由和充裕,会放弃一部分个人隐私。在这个阶段,性伴侣和工作可能直接由人工智能推荐和分配。
- 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可以进一步弥补可穿戴设备的局限。机器人可以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提供世界的实时数据。比如,南极洲和火星就不是人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数据的。
- 大规模、高效率的通用人工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的边界在语言,还没有办法直接与世界互动。但是以上的阶段可以让人工智能进入下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更有深度。
- 模拟世界。到最后,可能世界会被模拟出来,人类可以自由选择是在「原始」的世界还是进入模拟的世界。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