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异化

郝鸿涛 / 2021-10-04

最近在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中文翻译本)。我真切地感受到,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实在是出神入化。他随手一句就是妙笔生花,千古流传,无人能比。从这个“无人能比”,我想到了人的异化。

我说的“异化”是指人不把自己的本然当成自己,而是把自己身外之外当成自己。在中国古代,如果是学者,这个身外之物是科举、是官位高低。在现代,是院校出身,是论文被引量。把范围扩大,而不仅仅局限在学者的话,这个身外之物可以是出身、相貌、财产、房子、车、衣服、伴侣、日用品、孩子、工作、职位、成绩、业绩、权力、学识,等等。总而言之,人不把单纯的自己、赤裸裸的自己当成自己,总是把眼光放在外面,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来获取自己的价值。

我就想,为什么?为什么人不能把赤裸裸的肉身当成自己,反而在向外追逐?我的答案:比较。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赤裸裸的肉身当成自己,不去管上面列举的一切:出身、相貌、财产、房子、车、衣服、伴侣、日用品、孩子、工作、职位、成绩、业绩、权力、学识,那每个人岂不是都一样了吗?

我接着想,是,那样的话每个人都一样,没有差别,没有比较,没法分出你高我低。我想这应该是人非常害怕的。为什么?人为什么要害怕自己和所有人变得一样,害怕自己不能和别人比较?

我想,这是因为人害怕失去”独特性“。如果每个人都一样,就像海里的水,谁都分不出谁,这不是人想要的。人想要比较,想要彰显独特的自我,想要自己变得跟别人不一样,想要自己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有钱、有权力、毕业院校好、论文发表多、职位高、有面子,以此来获得自我感,突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我看来,这种倾向或许是人类所有疯狂的起始。在这个方向上走得越远,离自己原始的本真也就越远。

虽说我有这个解释,但当我问自己为什么还要拼命想要获取外在的荣誉、财富、地位时,我自己说不清楚,我搞不清自己内在的动因到底是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些外在的东西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它们真的有必要成为我一生的追求吗?得不到这些又意味着什么,死亡还是被抛弃?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思考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