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日简史》

郝鸿涛 / 2022-06-07


第一部分 科技颠覆 #

第一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

赫拉利提到的「故事」一词让我深有感触。「故事」的指向是未来。我们,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觉得未来要有个奔头。这个「奔头」就是「故事」。当这个奔头消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比如,天气晴朗的一天,你漫不经心地去医院体验,被告知肺癌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你会怎样?

作者提到,当前最流行的「故事」是自由主义。也就是自由、民主、平等、民权、人权这些。但作者说,这个故事正受到内外夹击。在内部,一股逆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上演: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西方世界仍然信奉自由主义,但不再把非西方世界的人包括在内。在外部,自由主义这个故事受到当前两个最大问题的威胁:生态崩坏、科技颠覆。作者说,自由主义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人们有利可图。毕竟,在自由主义的引领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历史上第一次,大多数人是正常死亡,而非死于战争、瘟疫、饥荒。但现在,经济发展不仅无法挽回生态破坏、科技颠覆即将带来的威胁,而且它(经济发展)本身就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

关于这个内部夹击,我很同意。赫拉利提到,现在全球各国都有新的故事上演:俄罗斯、土耳其、印度、波兰等等。大家都在幻想着回到过去各自的黄金时代。下一个不会是蒙古吧?不会想再展祖先成吉思汗的雄风吧?

赫拉利说,科技颠覆不是虚幻的。在将来,可能政府都会被颠覆。当虚拟货币彻底掌控世界时,政府将面临无税可收的状况。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在我看来,科技的发展会让政府的权力空前大,大到根本不可能让人有任何反抗。到时候监控将无处不在:不仅仅监控你的身体,还监控你的思想。到时候你稍微动一下防抗的念头,电子警察立马就到你门口。

赫拉利提到的另一个观点是,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跟上时代,被这个时代抛弃。当媒体整天在报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基因编辑、克隆技术、自动驾驶、火星登陆时,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这个观点我一部分是同意的,但另一部分我不知道该不该同意。我同意的是,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不仅是普通人,就算是专业学者都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跟上步伐。拿我来说,我每天都在看论文,但我看论文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新论文发表的速度。阮一峰老师在《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这本书中也提到,现在的知识根本就不是你用业余时间自学就能学会的,它需要你下大功夫才能掌握,而普通人受制于生活的压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于是一步步被抛弃。

我不知道要不要同意的一点是,我感觉上面的观点已经有一些贩卖焦虑的嫌疑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不可能啥都会,只能尽自己的力把该学的学会。而且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会什么。拿我父母来说,他们很普通,学历不高,但能把我抚养大,供我上学,我觉得就是他们为社会的贡献,这或许比他们寒窗苦读的贡献更大?

赫拉利说当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结合的时候,世界将面临非常大的变局。少数人成为掌局者,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甚至连当消费者的权利都没了,彻底沦为新社会的”废物“。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观点,我不知道该不该接受。我之前自己也一直在想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是无解的。我们怎么证明我们比一千年前的祖先更接近历史变革的前夕?或许每一代人都觉得历史变革马上就会发生?拿近的来说,媒体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始说人工智能马上就要颠覆世界,但直到今天这个事情都没有发生(而且我觉得未来一两百年内都不会发生)。自动化也是这样。当自动化刚出生时,很多人会觉得这会让无数人事业,但这一切担忧并没有发生。我们如何证明,这次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就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第二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

这一章的讨论围绕「就业」进行。赫拉利说,未来的工作会被科技颠覆掉。到时候会有一个两难的困境:用人的地方招不到人,需要工作的人没有工作。这是因为「工作」对技能的要求非常高。比如,你总不会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去开战斗机吧?

在未来被取代的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型的,连智力劳动、艺术创造都会被取代。

大量的失业潮带来的是一大批的「无用阶层」,连「被剥削」的权利都没了。「无用阶层」的人,也就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如果世界上 99% 都是无用阶层,该怎么办?

赫拉利说,可以提供「全民基本收入」和「全民基本服务」。但是,什么是「全民」?怎么定义「基本」?赫拉利说,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很富有,当然可以提供给它所属的人民一些保障。但是,那些欠发达地区的人怎么办?提到「基本」,我们或许会为所有无用阶层的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教育,但是,人是不会满足的。当你看到有人在网上炫耀豪宅、豪车的时候,你心里难道一点不舒服都没有?

对这一章的观点,我是持保留意见的。首先,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无法确定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我怎么确定人工智能一定会取代所有人的工作?你确定机器人能教课、写论文、设计软件?

就算真的被取代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层」,我很好奇,统治阶层为什么还要允许无用阶层的人生育?明知那些孩子生下来没有任何作用,为什么不禁止无用阶层的人通婚、生育?

说实话我不觉得赫拉利太悲观,我反而觉得他太乐观。我根本不觉得人工智能在未来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内有可能取代人类。它可以辅助人类,但不会取代。但我同意的一点是,未来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人都会被淘汰掉。未来能脱颖而出的我觉得只有两个要素:智慧、美貌。这两个是人工智能暂时没办法创造和取代的。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智慧,不是智力。

第三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

这一章简直说出了我的心!我所预想的社会和它所描述的基本一致。在我看来,这一章的核心在于「数据」。我们常说,当前社会是一个数据的社会,我们拥有海量的数据。一个经常的说法是,在一两年内,我们创造的数据是过去几个世纪的总和。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当前社会所拥有的数据跟未来相比和远古时代是一个数量级的。这话怎么说?

我来举几个例子。我想出去旅游,哪个地方最适合我?你会说,看别人的攻略,然后看看哪个最想去。但是,有好几个问题。第一,攻略写得再全,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描述出来对。第二,同一个地方,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我怎么知道哪种情况适合我?第三,假设有一个完美的攻略,但是有很多其他一般的攻略,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搜索引擎很有效率地把这些都找了出来,但我的时间有限,我怎么知道哪个对「我」来说最有用?请注意,我说,对「我」来说最有用。搜索引擎不知道我的性格、身高、体重、视力、外貌、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学历、过去的旅游经历、从小的家庭情况、实物偏好、经济收入、房子大小、工作性质、昨天收到了哪些邮件、明天有什么工作任务…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我对景观的偏好。但是,搜索引擎不知道,因此没法给我个性推荐。

类似的问题还有好多好多。

但是,在未来,这些完全不是问题。未来,你所有的经历、感官体验、记忆,都会被编码成可被别人读取和调用的数据。当我想去一个地方旅行,所有去过这个地方的人,他们所拥有的记忆和体验,首先被未来的搜索引擎读取,然后搜索引擎根据我的个人情况,给我一个答案:这个地方适不适合我,并给我相关经历的数据,放进我的大脑,让我身临其境地体验。

总而言之,我觉得当前社会的信息差依旧非常非常大。我觉得很多人的经验封死在自己的大脑里,没有和别人分享。受限于我们的身体,我们也无法获取这世界上所有的数据。比如,找合适的伴侣,我们只能在我们认识的人之中选择。我们一辈子能认识多少异性?十万个,算多了吧?但是这个地球上有超过 30 亿的异性。我为什么不能在这 30 亿人中选?

赫拉利说,未来的科技不仅是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更是获取我们内在的信息。我们的身体数据甚至是想法、情绪、记忆、欲望,都可以被生物传感器感知到、变成数据。到时候,如果你不配合社会把传感器放进你体内,保险公司就不给你医疗保险。当你的思想可以被监控,政府对你的控制已经深入你的毛孔。

不过,这一点和「无用阶层」的论述有一些矛盾:当 99% 的人都变成无用阶层,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消费,他们还有什么必要入医疗保险?

第四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

这一章探讨两个问题: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物种分化」、隐私数据所有权。

先说第一点。赫拉利说,未来的科技可以让人编辑基因、改造身体、延长生命、改变脑力。未来,经济上的不平等将转变为生物上的不平等。有钱人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可以改变孩子的基因。未来有钱人以及有钱人的后代比穷人更高、更壮、更聪明、更美丽、更健美。到时候穷人和富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富人区和贫民区之间的分隔带遍地是无人机和机器人。

第二点,数据所有权。赫拉利说,在未来,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惜我们现代人看不到这一点,很随意地把自己的私人信息贡献给了谷歌、脸书。未来,关于每个人的 DNA 信息、念头、情绪、欲望、恐惧等等都会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该由谁拥有?政府?政府根本不可靠,他们拿到这些数据只会变得越来越独裁。企业?也根本靠不住,为了利益,他们可以把这些信息出卖。赫拉利说,我们现在对「数据」这个最宝贵的资源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相关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该如何妥善保管这些数据。赫拉利说,或许可以让数据的所有权变为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备份。

第二部分 政治挑战 #

第五章 社群:人类身体的价值 #

如题目所言,这一章探讨社群,以及人类的身体。总而言之,是探讨线上和线下。赫拉利首先说,他同意扎克伯格的意见:现代社会,社群正在没落。人们不再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和分享看法、经验。赫拉利同意要增强社群,但是对于脸书网是否真的能促成这件事表示怀疑。

赫拉利提到一个观点我很同意:我们越来越和自己的身体脱节。我们吃饭不好好吃,都感知不到食物的味道。我们对身边的事情越来越没兴趣,反而关注千里之外发生的、在网上的事情。我们总是盯着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当我们和自己的身体失去了连接,我们越来越不快乐。

赫拉利又说,如果未来电脑和人体真的连在了一起,比如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被广泛应用时,线上和线下也就失去了界限。那时候,人们可能一辈子都是科技的奴隶了。

第六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

这一章的基调是:人类文明越来越统一。赫拉利说,生物社群的不同基本上是基因的不同,不同物种交配不会产生下一代。但是人类则不同。生物性质上来讲,不同人类是可以产生下一代的。另外,人类现在比古代要统一的多。虽然各国的政体和文化不同,但是大都可以互相了解。听一听各国的国歌,你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同。国旗长德也都差不多。

另外两个共同点是人们对于人体和这个世界的认识。现在的医生都经过同样的训练,都相信细胞、细菌、癌症、抗生素、X 光。同样,人们也都相信分子、广义相对论、计算机、人工智能。

另外,人类面临的问题也都越来越一致。大多数国家都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生态危机、贫富差距这些问题。

第七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

虽然世界越来越大同,但目前的一个趋势是民族主义的盛行。其实,民族主义有好有坏。如果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国家不容易富强。但是当民族主义变成狭隘的国家主义时,就很容易和别的民族起流血冲突。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 21 世纪的几大难题:

  1. 核战争。
  2. 生态危机。
  3. 科技颠覆

以上三大难题需要世界所有国家密切配合。

赫拉利说,这三大危机彼此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抵消作用。比如,当生态危机时,人们会倾向于冒险,那么科技发展就会突破伦理,核战争也更可能发生。

赫拉利一再强调,科技的发展可能会让未来的人不再是人科动物,而变成另一种存在。

赫拉利也提醒道,面对这三大挑战,如果人类仍然只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人类整体的灭绝。

第八章 宗教:神衹只是为国家服务 #

这一章的主要观点是世界越来越“世俗化”,科学已经席卷了世界。宗教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赫拉利认为,宗教的存在只是为了服务于统治阶级。而且宗教让人类分化,而不是大同。

我很奇怪的是,赫拉利根本没有提到佛教。我知道他对佛教非常熟悉。他不提到佛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觉得佛教不是宗教或者佛教让世界变好而不是变糟?

第九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主义,而不是种族主义。我们说某群人好,某群人不好时,更多的是基于文化,而不是基于基因。

第三部分 绝望与希望 #

第十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

恐怖主义采取的是心理战。他们人数少、力量小,就像演戏一样,破坏标志性建筑,造成人们心里的恐慌。然后政府反应过度,投入巨大精力来应对恐怖组织,殊不知恐怖组织每年致死的人数比起糖尿病来微不足道。

第十一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

现在的财富主要是科技和知识,夺取对方的城池、人口并没有办法获取财富。就算获取,得到的财富和军事开支相比也微不足道。因此,各个大国都极力避免战争。核武器的出现更是让战争称为一种自杀行为。

虽说如此,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人类的决定并非都来自于理性。我们不能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无法避免,就大力发展军事,但同时也不能认为战争绝不可能。

第十二章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 #

本章的主要观点是没有一个民族是独一无二的。作者用大篇幅说明犹太人和犹太教在整个历史中并不那么重要。

第十三章 神:不要妄称神的名 #

本章对人们信奉的、宗教性质的神进行了驳斥。作者认为,这些「神」的规定和世俗的规定没有什么区别。

第十四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

本章赞扬了世俗主义所信仰的真理、同情、平等、自由、勇气、责任。

作者讲到,世俗主义和宗教都有不完美,但区别是世俗主义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四部分 真相 #

第十五章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

赫拉利提到,现代社会知识爆炸,让我们觉得我们知道的东西比古代人多。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古代,为了生存,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盖房子、狩猎、制作衣服等等。现代人其实都身处一个个黑箱中。比如,你真的知道拉链的原理吗?你真的知道微波炉是怎么运作的吗?你能自己造一辆汽车吗?

赫拉利说,普通人如此,领导者更是如此。领导者通常都很忙,没有闲暇时间真正思考问题。而且处于权力中心的人,根本没办法从身边人口中得到真相,因为这些人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就是带有目的地说话。最后的结果是越是处于权力中心,越难以看清楚这个世界。

作者还提到,人类的观点很少是依据自己的理性来得到,而是根据群体的思维。如果你属于一个团体,那这个团体的思维会影响你的判断。

第十六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

本章描述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比如你买了一双鞋、一盒鸡蛋,但你并不知道这双鞋是第三世界某个血汗工厂制造的,这一盒鸡蛋来自十只终生被囚禁的母鸡。你当然也不知道,你给政府交的税,被政府用来制造武器;你买的一只股票,该公司透过在地下走私军火来实现暴力。你是否该为这些苦难负责?

你会说我不知情,所以无需负责。但当今世界,知道你的行为和决定带来的影响是你的责任,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你该负责。但问题是,这个世界现在这么复杂,我根本没办法把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我在超市买了一盒鸡蛋,我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这盒鸡蛋是哪些母鸡下的。

赫拉利也讲到,现在社会的议题被精英控制。媒体报道的东西都是精英阶层想让民众关注的东西。不信的话。我问你,马达加斯加的社会议题有哪些?那里的政府廉洁吗?那里的女性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吗?我估计没人知道。因为媒体不报道这些。

第十七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 #

本章主要探讨“故事”。人们相信故事,也就有了假新闻、宗教。整个经济也都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上:美元、公司…

第十八章 未来不是科幻小说:无法逃离的母体 #

这一章我在看来其高度和意味要高出之前的章节。赫拉利说,人被困在一个盒子里,但这个盒子人们通常无法出去,因为这个盒子就是人的大脑。科幻小说中常常描述的情节是人们受困于机器操纵的世界,然后主人公冲破枷锁,来到了真实的世界。但事实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有大脑构成的。我们一切的情欲、开心、恐惧、愤怒,都有大脑控制,这些因素就是我们的枷锁。

本章最后讲到了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这部小说讲到未来的人们一直都处在一种药物控制下的喜悦中。任何烦恼、不悦、痛苦都被忘却。这个场景让我不寒而栗。这样,人和屠宰场上的猪有什么区别?

赫拉利有一句话让我深思:

浪漫喜剧之于爱情,正如色情片之于性爱,兰博之于战争。

洗脑。人从生下来就被社会洗脑。

这一章让我开始想,我在追求什么? 美女、金钱、名声、地位、财富、成就、事业、慈善、开心、荣耀、健康、帅气。等等,谁能告诉我,我为什么要追求这些?为什么?人为什么要追求这些?

第五部分 生存下去 #

第十九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

本章在我看来有两个核心。第一个核心点在于告诉读者,未来几十年的变化会超过人们的想象。第二个核心点是,现在算法开始窃取关于我们的数据,在未来或许算法比我们自己都了解自己。这时候,我们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只有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我们才不会被算法控制。

第二点我很同意。但是第一点,我仍然觉得这和上世界 50 年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如出一辙。

第二十章 意义:人类不是虚构的故事 #

人总是会通过故事给自己寻找意义。基督徒认为传播福音就是意义、共产主义者认为消灭资产积极就是人生的意义、自由主义者认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就是人生的意义。人害怕虚无,害怕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寻找一个故事,让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主角,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不是虚度。

但人生真的有意义吗?每个人真的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吗?并没有。人生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只不是人类自己编造出来的另一个故事。真相是:你不是一堆故事。你的经历并不是你。

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真实的自我、没有什么东西会是彻底得完美。

假如你想看清真实的世界,你首先需要看清的是「苦」。受苦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事情。当你看清你受苦的事实,你就会从故事中脱离出来。当你充分感受到子弹打在你手臂上的痛苦,你就会了知到,民族大义、为国捐躯不过是你脑中另一个故事,但你的痛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十一章 重新认识自己:人类心智的奥秘 #

要了解自己,只有如实地观察自己的心智。

#读书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