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与感悟

郝鸿涛 / 2021-06-16


《亲密关系》中文版封面

《亲密关系》中文版封面

正文之前的部分 #

张德芬推荐语 #

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

高贤峰推荐语 #

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时,放下防卫,用脆弱直面受伤的情绪。

中文版前言 #

关系都与感觉有关。您的关系的本质,反射出您对待自己感觉的态度。

在亲密关系里,您会经常感到,您的伴侣,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更快地激怒您,使您感到难受。其实,这些都是能帮助您注意到您的感觉的特殊因素。(这里的特殊,我觉得应该是「独特」、「非凡」,翻译有问题。)

英文版前言 #

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的渺小感,成长并突破这种感觉。

亲密的真相 #

婚姻并不是关于爱情的。

所有你对自己的信念,都是你在生命中最无力最依赖他人的头七年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依赖的阶段,在这个以来阶段中的关系,全都是比尔呢来照顾你的。如果你需要别人来照顾你,那么你需要对别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重要,那么你会被忘记,你会被抛弃。所以对重要性的需要,是人类原始的最重要的需求,这和对归属感的需求是联合起来的,是你的核心。这是人的第一个阶段。(依赖)

第二个阶段是「生存」。男人要依靠头脑和强壮的身体,女人会去发展其他能力。

男人和女人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生存和生活的需求是一样的,他们都追求重要性和归属感。

每个结婚的男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他们看到他们太太脸上失望的表情时,他们会觉得他们应该为妻子的快乐负起责任,当他们看到太太不快乐时,他们就认为自己失败了。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成就」。男人会拼命追逐金钱、权力、地位、荣誉、成就。

第四个阶段是「真相」。:

当你终于厌倦了要别人来让你快乐的时候,你终于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外在的人和事,可以让我们觉得完整,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找到自身的重要性。

快乐在所有的不快乐里。「不快乐时最好的藏匿快乐的地方」。

拥抱自己的不重要感,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的伴侣对我来说可能永远是一个潜在的敌人。我始终对他有一种恐惧感。我有些怕他,我总是会担心我会让她不快乐。当我知道,这种失败感是我真正成功的源头时,当我太太做什么事让我感觉不舒服时,我知道他其实是在帮助我,她在帮我找出我藏起来的真爱。

英文版导语 #

这部分中文版没有。本书开头我看的英文版,那上面有一页的 About the book。貌似不是作者自己写的。

人的本性是平静、创造力、喜悦和平静。但人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本性,所以生命才一次次给你机会让你想起它们来。

第一章:亲密关系的圣杯 #

亲密关系中出现的各种困境是有意义的。

亲密关系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无条件的爱、彻底无私的给予。一开始,我们只能无条件爱一个人,但这种爱是没法被限制的,它最终会让我们无条件地爱这世上所有人。

掌握亲密关系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练习。

这本书中的准则不仅适用于男女关系,也适用于各种其他关系:你和兄弟姐妹、朋友、老板、雇员、合作伙伴,等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月晕现象 #

不要想从对方身上得到快乐、安全感、自尊。

有时我们会装成自己所不是的样子来吸引异性。比如,装得很有自信。

尝试改变你的伴侣,试图让她/他变成你梦想情人的模样,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当你和伴侣之间发生摩擦或者觉得不开心时,这种不开心的原因很可能是你内心沉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在你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前你不想去爱你的伴侣,那么你们之间不可能幸福。

你要记得,你无法从你之外的任何其他人身上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和快乐。这些东西只能来自自己。

「月晕现象」是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接下来是「幻灭」阶段。

静下心来问问你自己,你想从伴侣身上得到什么?也许她迟到你生气。但你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迟到,而是你想让她觉得你很重要、让她确认你值得被爱。

放下你对伴侣的任何期望。请放手。

你所需要的一切,其实都存在于你的心里,不假外求。

不被满足的期望,迟早会变成愤恨。

第三章:幻灭 #

和伴侣展开权利斗争,就是为了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

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是这两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会很痛苦,甚至严重要心碎的程度。

一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过了三天,联想到最近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突然感觉「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确实是两大需求。

前几天我把我做的一个项目发给了两个我自觉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发完后我原本期待的是赞扬和夸赞,但一周过去了,这两个朋友一句话都没有回复我。我内心非常受伤、震惊,也很愤怒。我搞不懂到底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不回我,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我一直想去向她们问清楚。

这时候我就提醒自己这本书里提到的:你遇到的人际冲突所带给你的痛苦,其实都来自于你内心,特别是你年幼时父母没有满足你内心需求所带来的伤痛。

她们不理我,我生气和难受,因为我「不重要」,但是我要确认我的重要性。我愤怒(其实深层是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怕自己被排斥。我想要「归属感」。我想让别人喜欢我,而不是排斥我。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远离我,这对我实在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此,我会一遍遍地确认,我没做错什么,我是被人喜欢的,我是被人接受的。

伴侣知让我发觉到痛苦的存在。其实痛苦存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只不过我不愿去感受。

和伴侣吵架只是为了不去感受旧痛。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小时候的归属感、自己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心中留下了痛苦的痕迹。这些「旧痛」很容易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浮现出来。我们不想面对痛苦,就用争吵来逃避痛苦。

过去的创伤并不会随着时间逝去。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

潜意识和储藏室很像,都是用来收纳我们不想要却又不知怎么处理的东西。

我们内心的创伤来自于久远的事情。我们要挣脱这些创伤才能让灵魂成长。但,这些过去的经历我们甚至不记得了,而且也无法改变。怎么办呢?亲密关系可以帮到我们。因为亲密关系像一面镜子一般,清澈地照出那些我们根本无法自己意识到的伤痛。

伴侣之间愈亲密,分享就愈多,我们就愈可能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旧伤。

当我想和妻子吵架时,原因往往不是出在她身上,而是来自过去未解决的伤痛。

事情的真相是,约翰和玛莉都在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借以控制过去的创伤。

亲密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苦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上的伤痛。

潜得愈深的人,就愈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然而,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和他/她也许并不怎么迷人。

和伴侣发怒是为了逃避痛苦。怒气能让自己短暂地忘记其他感觉。怒气也能让对方有愧疚和罪恶感,这样一来,伴侣就要为你的痛苦负责,当然也要为你的快乐负责,而你就不用去面对自己的痛苦了。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到不满,那么请「放下你的立场,接近对方,去寻求和谐」。

有意识沟通 (Conscious Communication) 的八大提示性问题 #

  1. 我想要什么?

任何沟通,你要记得你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证明我是对的还是想要快乐?我想要冲突还是和谐?防御还是信任?孤独还是亲密?

即使你证明了你是对的,你的伴侣是错的,事情并不会就此青停止。输的一方会想把这局扳回来。只有双赢才是出路。

妥协 (compromise) 带来的平静是短暂并且虚假的。妥协会让双方都觉得不输入,都觉得自己输了,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或者在整个人生中碰到问题是,提醒一下自己,问题并不需要自己去解决。问题存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心的伤痛没有得到关注。

  1. 有没有误解需要先被解释清楚?

先把问题问清楚再谈别的。不要在误解的基础上交流。比如,你妻子回家迟了,你先要问清楚,她去干嘛了,为什么这么晚回来,而不是一上来就发火。你根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她的好朋友刚失恋需要人安慰呢。

  1. 在此冲突内,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如果你因为伴侣所说的话而生气,这句话只是一个诱因,愤怒的真实原因在你内在本来就有的愤怒能量。

同样,当你感到孤单、恐惧、不开心,等等,你都要清楚,你要为这些情绪 100% 负责。不要把这些情绪推到别人身上。

  1. 我和我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

你感受到的情绪其实很早就存在于你的心里。这不过当前让你生气、恐惧等的事件触动了这个久远的情绪。

  1. 这股情绪来自哪里?

来自于你年幼时和家人(父母、兄弟姐妹等)互动时感受到的强烈情绪。

  1. 我该如何应对这股情绪?

当一股情绪涌现,如果你不带任何评判,只是觉知它,它自己就会消失。

  1. 这股情绪 (emotion) 之下我有什么感觉 (feeling)?

有些情绪,当你不带评判地去觉察它,它会消失。但也有些时候,你会感到更深层的东西,比如空虚、无助、绝望、失落,等等。不要害怕,只是保持觉察,完全接纳它们。

  1. 我能否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聆听你的伴侣,就好像是在听你自己的心对你说话一样。

上面这八点有点啰嗦。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伴侣做的某件事、说的某些话让你难受,你要知道这种痛苦早就存在你心里,来自于你幼时的家庭。请自己为这股情绪负起责任来,而不要把责任推到你伴侣身上。全然觉知这股情绪以及它之下更深邃的感觉。用爱意来和伴侣沟通。

如果现在你面对痛苦的方式,还是和三岁的时候一样,那么你就无法成长。

报复不一定非要是尖酸刻薄的语言。晚上晚回家故意不给伴侣打电话也可能是报复。

第四章:内省 #

亲密关系并非一人负责一半。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么即使你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你仍然之付出了百分之五十,然后伴侣之间各自职责对方做的不够。

「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亲密关系出现停滞状态,感觉死气沉沉,说明你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许多人都不明白,其实拯救者的态度才是让受害者保持软弱无助,且让迫害者的一放纵脾气的原因。

每当灵魂向它的目标迈进一步,危机就会发生。

通过问问题,可以了解自己: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从现在这个情况中可以学到什么?等等。

突破两难困境的方法是面对自己的恐惧,去追寻真理。

我们很多人模仿了家人处理冲突的方式。

请不要把让任何人变得快乐当成你的责任。你没有这个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有五种「牺牲」的模式:英雄、隐形人、小可爱、代罪羔羊、烈士。

真正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

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基本上,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之后所形成的。

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我们怎么评论别人,我们就怎么看待自己。… 我攻击别人的缺点,正式我在潜意识里攻击自己的缺点。很不幸的是,我通常都不能觉察到,其实自救就像是在照镜子。

和伴侣一起生活,会让我们想起童年时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如果这段回忆是不好的,那我们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就会出现紧张。

想象一下你最讨厌的一个人或者一类人,他们身上的什么特质让你如此讨厌他(们)?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这样的特质?这个原因其实刚好就出现在你身上。

我一直都相信「在你无条件接纳自己之前,你不可能无条件接纳别人」这句话,但我不知道原理何在。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个道理!当你对自己有不满意,这个阴影就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别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通过他们,我能照到我自己身上所有的阴暗面。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我非常讨厌的一种人是那种故意不回别人信息的人。我猜,不回别人信息有以下几个原因,(1)嗔心重,不够包容别人;(2)高傲,不想搭理人;(3)过于自保,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选择不搭理他企图以此干扰他的状态。

我想了下我自己。我其实有时会因为生闷气而不回复,或者故意拖很久才回复。而且我确实有高傲的心,很容易看不起别人,虽然我嘴上不会说。不过我现在还看不到我内心过于自保的倾向,估计是在内心最深处,我还觉察不到。

投射原理不仅适用于怀的事物,也适用于好的事物。如果你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那你也一定拥有这些优点。

尝试把伴侣当做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你可以倾诉你的欲望,你的恐惧,你的烦恼,你的不安全感,你的痛苦,你的幻想,等等。这种真正的友谊和信任能催生强烈的亲密感。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分给每个人,你就会想让自己变得特别,吸引更多的资源,这就是竞争。你也许还会试图扰乱别人的计划,让别人不能变得更伟大,更优秀,因为你害怕别人变得比你强。这种竞争,也会存在于亲密关系中。你会和伴侣竞争,看谁更受朋友、孩子喜爱,谁挣得钱更多,谁更幽默,谁更安静整洁,谁做的饭更好吃,等等。

竞争都源于想要证明自己比较特别。

我觉得克里斯多福老师关于「竞争」的描述非常有用。我的体会是,每当我到一个新环境,比如刚入学,身边都是和我同龄、同领域的人,我就会全身紧绷,心跳加快,像是在防御强敌一般。为什么?因为我怕自己比不过别人,就得不到最好的资源。我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比别人特殊,这种压力让我全身紧绷。

在面对一个状况时,不管你做什么选择,都应该以选择生命为动机,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做出选择的动机是恐惧、愤怒,或是恨意,你就必须了解,这些感觉是在带你往死路上走。

每次感到怀疑的时候,比如怀疑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怀疑一段亲密关系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等等,不要和这些怀疑面对面抗争,而是静下心来,体会一下这些怀疑给你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接纳它们,然后呼唤真理。

不要觉得你一定要跟目前的伴侣过一辈子。如果你这样觉得,你很可能是在牺牲自己。真正重要的不是是否要留在当前的亲密关系中,而是它是否有利于实现你灵魂的目标。

第五章:启示 #

别去计较争执的原因,把「爱」放在首位。想象你和伴侣正爱彼此,而不是恨彼此,情况会是如何?

第六章:灵魂关系 #

在学习去爱伴侣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如何去爱全人类。然后,你与任何人的交流都会变成一种神圣的体验,让你愈来愈了解「爱」的计划。

最重要的一个英文词汇是 LET (允许)。学会臣服。可以做事,但臣服于自然,而不是用意志强迫事情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

把对归属感的需求转变成想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欲望。把想证明自己重要性的需求,变成去发掘自己天赋的欲望。

结语 #

在现代这个时代,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贞洁、安贫、服从等誓言也已被取代,现代人只需让自己成为成熟、能明辨是非的个体就足够了。

你必须先认识自己内在这位导师,才能从别人——从伴侣开始,扩散至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灵魂所要传达的信息。到最后,你与每一个人的相遇都以成为神圣的邂逅,因为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的自己。

#读书

最后一次修改于 2022-06-18